營銷心理學的六大特點?
1. 飛輪效應——消費習慣的力量
為了使一個停滯的飛輪開始轉動你需要使多大的力量?其實當我們想要轉動停滯的飛輪時,,我們在一開始需要使用的力量是最大的。當我們一圈又一圈地把飛輪轉起來,,飛輪達到一個速度之后,飛輪本身運動的慣性和勢能會使得飛輪繼續(xù)旋轉下去。這就是飛輪效應的基本原理。
在消費過程之中,,我們也常常在生活中看到這樣的飛輪效應。當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培養(yǎng)起來了,,營銷方其實不必花費很大的力量就能聚集一批又一批的消費者,。
為了培養(yǎng)消費者的消費習慣,財力雄厚的互聯(lián)網(wǎng)大佬們紛紛選擇了“燒錢換用戶”這一條路,。這種戰(zhàn)略的基本模式是:
通過燒錢先籠絡用戶,構建行業(yè)的準入標準,,再進行品牌延伸和產(chǎn)品擴展,,彌補先天故事的不足。 在淘寶京東割據(jù)電商江山之時,,拼多多就靠著“用戶補貼”和“社交裂變”,,擠進了下沉市場,悄然崛起,,造就了電商界“貓狗拼”三國割據(jù)格局,。瑞幸靠著“燒錢”,收獲億萬用戶,,一年擴展兩千家門店,,迅速成為值得星巴克正式的對手?;▎h靠著豪擲20億,,一舉籠絡無數(shù)支付寶用戶,,使得無數(shù)用戶養(yǎng)成了提前消費的習慣。
為什么互聯(lián)網(wǎng)大佬們愿意在培養(yǎng)用戶上豪擲千金,?原因就在于他們深諳“飛輪效應”的重要性,,其實當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培養(yǎng)起來了,消費者就會像一個被轉動的飛輪一樣在平臺上形成持續(xù)的消費,。平臺不僅后續(xù)的投入會降低,,投入的資金也會逐漸回流。
2. 羊群效應——人們的從眾心理
勒龐·古斯塔夫的《烏合之眾》之中說明了“群”具有三個特點:低智商,、易受暗示,、易受感染。
我們與其將群體看做是許多人的組合,,不如將其看做一個有著生命,,能進行呼吸、活動和思考的個體,。我們每個人都是“群體”的一個細胞,,細胞是無法獨立思考的,因此人們會本能地跟著群體的意志活動,,逐漸失去自我,。
平時里從不化妝的女性在網(wǎng)絡的吹捧下也可能購入一只她并不需要的口紅,平時理智的學者也會跟著流行趨勢購買衣物,,改變發(fā)型,,而易受煽動的下沉市場和青少年群體,則更容易跟著群體“輿論”的趨勢走,。
這就是為什么各大品牌每年都豪擲萬金辦發(fā)布會,,企圖打造流行,為什么我們的廣告總在營造“大家都在做”的錯覺,。只要有流行,,就不缺乏追流行的人。只要有“群”,,也就不缺乏從眾的人,。
營銷一直在努力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努力利用人們的從眾心理打造趨勢和流行,,使得人們變成失去智慧和獨立思考的“羊”,。
3. 累贅原理——消費品的“必需品”錯覺
生物學家扎哈維在“累贅原理”中說明,在自然界中,,生物常常會生長出不利于生存的外形,,用于吸引異性,繁衍基因,。這就是為什么孔雀要長度相當于身形兩倍的,、美麗卻礙事的尾巴,,極樂鳥胸前長著極其華麗、色彩鮮艷的羽毛,。
基因是自私的,,為了能將自己的基因繁衍下去。自然界的動物們生長出了“累贅”的外形,。這一點放在人類社會中也是一樣的,,為了能吸引異性的關注,男人和女人都極力地展現(xiàn)出自己外表上的優(yōu)勢,。
而營銷應該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努力地讓“產(chǎn)品”扮演人們生活中的必需品,使得人們產(chǎn)生錯覺,,仿佛這種商品是不可或缺的,,沒有這種商品就無法證明自己的美貌和智慧。
“累贅原理”最為典型的應用在口紅營銷中,,自YSL星辰口紅大火之后,,營銷方就成功地讓口紅扮演了我們生活中的累贅品。
口紅營銷給人造成的錯覺就是:似乎沒有這個色號的口紅,,你就無法變成靚麗的小仙女,。
“斬男色”、“人魚姬色”,、“站街色”,、“心機色”取代正紅色、玫粉色等名詞成為口紅色號的代表,,僅僅地抓住了女生的心思,。仿佛只要一只口紅,你就能迷倒所有的異性,。似乎只要換個口紅的色號,,你就能換一張臉,今天是甜美的小仙女,,明天是“素顏女神”,大后天是“妖艷賤貨”,。
4. 鳥籠效應——欺騙你購買不需要的產(chǎn)品
鳥籠效應這一原理來源于一個小故事,。1907年,著名心理學家詹姆斯和他的好友卡爾森一起從哈佛大學退休了,。一天兩人打賭,,詹姆斯說道一定會讓卡爾森不久后養(yǎng)上一只鳥??柹灰詾槿?。于是,,詹姆森將一只精致的鳥籠送給了卡爾森,卡爾森將這只精致的鳥籠擺放在了客廳之中,。
沒想到,,沒多久,卡爾森果真養(yǎng)上了鳥,。他抱怨道,,每個來家里做客的客人都會問到,教授,,你養(yǎng)的鳥什么時候死了,,令卡爾森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向客人解釋。無奈之下,,卡爾森只能買了一只鳥,。
這就是心理學上的“鳥籠效應”。在營銷上,,為了讓消費者被“鳥籠”困住,,營銷方往往會生產(chǎn)出“配套”的商品,當你買了其中的一個商品時,,你就會不得不去購買其中配套的商品,。還有我們?nèi)ド虉鱿M是往往會獲得一些贈送的配套小禮物,或是筆套,,或是發(fā)帶,。為了能使用上筆套和發(fā)帶,我們不得不去購買配套的筆和服飾,,這就是在營銷場景中“鳥籠效應”的應用,。
5. 凡勃侖效應——炫耀的力量
是不是商品價格越低,消費者就越愿意購買呢,?凡勃侖效應揭示了人們的一種奇怪的心理現(xiàn)象,。當商品定價較高時,反而更能得到消費者的青睞,。這一效應反應了消費者對于商品的心理需求,,即對于揮霍和炫耀的心理需求。
奢侈品背后的哲學原理和營銷學原理也值得我們思考,。波德里亞就有言,,消費文化遵循的是日常生活和商品的符號化原則。在消費主義盛行的商品社會,,所有的消費都會簡化成符號性消費,,與之相對的就是,奢侈品成了人們彰顯身份,,體現(xiàn)自己經(jīng)濟實力的商品,。這就是為什么奢侈品的定價遠遠超過成本,,卻有無數(shù)的消費者趨之若鶩。只有牌子貨,,才能顯示出自己是個有品位的人,。
“大牌”相對應的詞就是“貴價”,這就是為什么一些大牌產(chǎn)品總是會定出很高的價格,,消費者卻仍然趨之若鶩,。但是這并不是告訴我們產(chǎn)品定價要一味地定高價,片面追求高價,,不考慮商品本質(zhì)反而會帶來適得其反的效果,。
但是,當品牌打算走高端路線時,,定相對高的價格就有利于奠定品牌的格調(diào),,比定適中的價格更能吸引消費者的注意。
6. 免費心理——另一種付費陷阱
免費是迅速獲取市場,,奪取用戶注意力的一把利器,。“免費”不僅能幫助新興公司進入市場,,占據(jù)市場的一席之地,,更能讓顧客因貪小便宜的心理掉進營銷方鋪設的消費陷阱之中。
“買保健品附贈旅游”就是針對老年人常見的營銷陷阱,。免費的產(chǎn)品和服務也是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進入新興市場的一大戰(zhàn)略,。
只要用戶規(guī)模足夠龐大,產(chǎn)品足夠優(yōu)質(zhì),,企業(yè)就能通過免費模式長久地留住用戶,,然后再通過提供更高水平、具有差異化和創(chuàng)新性的產(chǎn)品繼續(xù)留住用戶,。
奇虎360就靠著免費殺毒軟件打開了殺毒軟件市場,,一年內(nèi)就做到了行業(yè)的老大。這就是免費的力量,,在通過免費聚集用戶之后,,商家可以再通提供一些優(yōu)質(zhì)服務獲利。只要用戶基數(shù)足夠大,,就不缺乏付費的人,。
“免費心理”的另一種應用方式是給顧客創(chuàng)造一些“添頭”,提高顧客的消費體驗,,使得顧客在不知不覺中付出更多的費用。根據(jù)美國餐廳的研究,,當在餐后給客人提供一顆薄荷糖時,,可以增加可以增加3%的小費,;2顆薄荷糖,則能增加14%的小費,。
同樣地,,在購買化妝品時,商家也會附贈一些小商品,,比如商品小樣,、化妝水、化妝包等等,。雖然商家并未多支付多少費用,,但是顧客的購物體驗卻極大地提升了。這就是免費的力量,。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