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diào)虎離山之計是什么意思,?
調(diào)虎離山之計:
發(fā)音:diào hǔ lí shān jì
示例:這自然是調(diào)虎離山之計,,鄧和武漢派都是不同意的。 ◎郭沫若《海濤集·南昌之一夜》
近義詞:聲東擊西、圍魏救趙
解釋:
①待天以困之:天,,指自然的各種條件或情況,。此句意為戰(zhàn)場上我方等待天然的條件或情況對敵方不利時,,我再去圍困他,。
②用人以誘之:用人為的假象去誘惑他(指敵人),使他向我就范,。
③往蹇來連:語出《易經(jīng)·蹇》卦,。蹇,卦名,。本卦為異卦相疊(艮下坎上),。上卦為坎為水,下卦為艮為山,。山上有水流,,山石多險,水流曲折,,言行道之不容易,,這是本卦的卦象。蹇,困難,;連,艱難,。這句意為:往來皆難,,行路困難重重。
此計運用這個道理,,是說戰(zhàn)場上若遇強敵,,要善用謀,用假象使敵人離開駐地,,誘他就我之范,,喪失他的優(yōu)勢,使他處處皆難,,寸步難行,,由主動變被動,而我則出其不意而致勝,。
按語
兵書曰:“下政攻城”,。若攻堅,則自取敗亡矣,。敵既得地利,,則不可爭其地。且敵有主而勢大:有主,,則非利不來趨,;勢大,則非天人合用,,不能勝,。漢末,羌率眾數(shù)千,,遮虞詡于隊倉崤谷,。詡即停軍不進,而宣言上書請兵,,須到乃發(fā),。羌聞之,乃分抄旁縣,。翔因其兵散,,日夜進道,兼行百余里,,令軍士各作兩灶,,日倍增之,羌不敢逼,遂大破之,。兵到乃發(fā)者,,利誘之也;日夜兼進者,,用天時以困之也,;倍增其灶者,惑之以人事也,。
典故:
東漢末年,,軍閥并起,各霸一方,。孫堅之子孫策,,年僅十七歲,年少有為,,繼承父志,,勢力逐漸強大。公元199年,,孫策欲向北推進,,準備奪取江北盧江郡。盧江郡南有長江之險,,北有淮水阻隔,,易守難攻。
占據(jù)盧江的軍閥劉勛勢力強大,,野心勃勃,。孫策知道,如果硬攻,,取勝的機會很小,。他和眾將商議,定出了一條調(diào)虎離山的妙計,。針對軍閥劉勛,,極其貪財?shù)娜觞c,孫策派人給劉勛送去一份厚禮,,并在信中把劉勛大肆吹捧一番,。信中說劉勛功名遠播,今人仰慕,,并表示要與劉勵交好,。孫策還以弱者的身份向劉勛求救。他說,,上繚經(jīng)常派兵侵擾我們,,我們力弱,,不能遠征,請求將軍發(fā)兵降服上繚,,我們感激不盡,。劉勛見孫策極力討好他,萬分得意,。上繚一帶,,十分富庶,劉勛早想奪取,,今見孫策軟弱無能,免去了后顧之憂,,決定發(fā)兵上繚,。部將劉曄極力勸阻,劉勛哪里聽得進去,?他已經(jīng)被孫策的厚禮,、甜言迷惑住了。
孫策時刻監(jiān)視劉勛的行動,,見劉勛親自率領幾萬兵馬去攻上繚,,城內(nèi)空虛,心中大喜,,說:“老虎己被我調(diào)出山了,,我們趕快去占據(jù)它的老窩吧!”干是立即率領人馬,,水陸并進,,襲擊盧江,幾乎沒遇到頑強的抵杭,,就十順利地控制了盧江,。劉勛猛攻上繚,一直不能取勝,。突然得報,,孫策已取盧江,情知中計,,后悔已經(jīng)來不及了,,只得灰溜溜地投奔曹操。
解析:
《孫子兵法》早就指出:不顧條件地硬攻城池是下等策略,,是會失敗的,。敵人既然已占據(jù)了有利地勢,又作好了應戰(zhàn)的準備,,就不能去與他爭地,。應該巧妙地用小利去引誘敵人,把敵人誘離堅固的防地,引誘到對我軍有利的戰(zhàn)區(qū),,我方就可以變被動為主動,,利用天時、地利和人為條件,,一定可以擊敗敵人,。漢末虞詡智騙羌人的故事就是個好例證。他故意說等待援兵,,松懈了敵人的斗志,,分散了他們的兵力;他日夜兼程行軍,,充分利用了時間,;他還增加灶的數(shù)量,讓敵人誤以為援軍已到,,不敢輕舉妄動,,都在于擾亂故人的意圖。這樣就充分發(fā)揮了己方的主動性,,牽住了敵方的牛鼻子,,以己方的意圖隨意調(diào)動了敵方,終干取得了平羌的勝利,。
常言道: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臥平陽被犬欺。說的是叱咤風云的巨龍,,出了深潭大淵便無法施展本領,,連蝦蟹都斗不過;而威振山林的百獸之王,,離了大山森林,,便威風盡失,連犬羊之類的小家伙也奈何不得,。反過來,,蝦蟹入龍?zhí)抖俘垼蛉牖⒀ㄇ芑?,縱使攻得進去,,也只是白白送死。
軍事較量,、政治斗爭以及社會生活的其他方面,,情形不是十分驚人地相似么?
軍事上,,敵人勢力強大,,又占據(jù)堅固陣地和天然屏障,,因此,如龍在潭虎在穴,,硬攻是白費精力,。所以,孫子以為攻打這類堅固城池是下等戰(zhàn)策,。上策是引龍離潭,,調(diào)虎出山,然后消滅它們,。虞詡以小計引誘羌敵離陳倉崤谷,,予以全殲;赤風子反復挑釁,,激原伯貫帶兵出城,,然后生擒;鄭莊公誘大叔段出據(jù)地京城,,然后克之,等等,,都是高招,。
歷史上各種勢力集團,無時不在營造地盤或勢力范圍,,并且倚仗地盤進行較量與爭斗,。而調(diào)虎離山,一直是一個集團消滅或兼井另一個集團最常用的手法,。它的應用,,方式也很多,或將最關鍵,、最重要或最危險的敵手引出他的地盤,,使他失去反抗的屏障。
在現(xiàn)代經(jīng)商活動中,,當自己和對手共同爭奪一塊市場時,,如果用協(xié)商的方法不能解決,就可以考慮攻擊對手的另外一個市場,,以分散對手和自己競爭的精力,,使其首尾難以兼顧,迫使對手做出讓步,,以達到自己成功的目的,。
出處
《調(diào)虎離山》選自《三十六計》
《三十六計》或稱“三十六策”,是指中國古代三十六個兵法策略,,語源于南北朝,,成書于明清,。它是根據(jù)我國古代卓越的軍事思想和豐富的斗爭經(jīng)驗總結而成的兵書,是中華民族悠久文化遺產(chǎn)之一,。
“三十六計”一語,,先于著書之年,語源可考自南朝宋將檀道濟(,?—公元436年),,據(jù)《南齊書·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為上計,,汝父子唯應走耳,。”意為敗局已定,,無可挽回,,唯有退卻,方是上策,。此語后人賡相沿用,,宋代惠洪《冷齋夜話》:“三十六計,走為上計,?!薄<懊髂┣宄?,引用此語的人更多,。于是有心人采集群書,編撰成《三十六計》,。但此書為何時何人所撰已難確考,。
原書按計名排列,共分六套,,即勝戰(zhàn)計,、敵戰(zhàn)計、攻戰(zhàn)計,、混戰(zhàn)計,、并戰(zhàn)計、敗戰(zhàn)計,。前三套是處于優(yōu)勢所用之計,,后三套是處于劣勢所用之計。每套各包含六計,,總共三十六計,。其中每計名稱后的解說,均系依據(jù)《易經(jīng)》中的陰陽變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剛柔,、奇正,、攻防,、彼己、虛實,、主客等對立關系相互轉化的思想推演而成,,含有樸素的軍事辯證法的因素。解說后的按語,,多引證宋代以前的戰(zhàn)例和孫武,、吳起、尉繚子等兵家的精辟語句,。全書還有總說和跋,。
三十六計是我國古代兵家計謀的總結和軍事謀略學的寶貴遺產(chǎn),為便于人們熟記這三十六條妙計,,有位學者在三十六計中每取一字,,依序組成一首詩:金玉檀公策,借以擒劫賊,,魚蛇海間笑,,羊虎桃桑隔,樹暗走癡故,,釜空苦遠客,,屋梁有美尸,擊魏連伐虢,。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