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是什么,?
概念:所謂個性就是個別性,、個人性,,就是一個人在思想,、性格、品質,、意志、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質,,這個特質表現于外就是他的言語方式、行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等,,任何人都是有個性的,,也只能是一種個性化的存在,個性化是人的存在方式,?;咎卣鳎?/p>
1.自然性與社會性 人的個性是在先天的自然素質的基礎上,通過后天的學習,、教育與環(huán)境的作用逐漸形成起來的,。因此,個性首先具有自然性,,人們與生俱來的感知器官,、運動器官、神經系統(tǒng)和大腦在結構上與機能上的一系列特點,,是個性形成的物質基礎與前提條件,。但人的個性并非單純自然的產物,,它總是要深深地打上社會的烙印。初生的嬰兒作為一個自然的實體,,還談不上有個性,。 個性又是在個體生活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他在很大程度上受社會文化,、教育教養(yǎng)內容和方式的塑造,。可以說,,每個人的人格都打上了他所處的社會的烙印,,即個體社會化結果。正如馬克思所說:“‘特殊的人格’的本質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體本性,而是人的社會特質,?!薄叭说谋举|并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實際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由此可見,,個性是自然性與社會性的統(tǒng)一,。
2.穩(wěn)定性與可塑性 個性的穩(wěn)定性是指個體的人格特征具有跨時間和空間的一致性。在個體生活中暫時的偶然表現的心理特征,,不能認為是一個人的個性特征,。例如,一個人在某種場合偶然表現出對他人冷淡,,缺乏關心,,不能以此認為這個人具有自私、冷酷的個性特征,。只有一貫的,、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得以表現的心理現象才是個性的反映。 在學校教育中,,我們經??梢钥吹剑總€學生都具有一些不同的,、經常表現的心理特征,,如有的學生關心集體,熱情幫助同學,活潑開朗,;有的學生對集體的事也關心,,但不善言談,穩(wěn)重,,踏實,,埋頭苦干,這不同的行為表現不僅是在班集體中,,在其他場合也是如此,,因此,這才能把某個學生同另一個學生在精神面貌上區(qū)別開,,也才能預料某學生在一定情況下會有什么樣的行為舉止,。總之,,一個人的個性及其特征一旦形成,,我們就可以從他兒童時期的人格特征推測其成人時期的人格特征。 盡管如此,,個性或稱人格決不是一成不變的,。因為現實生活非常復雜,隨著社會現實和生活條件,、教育條件的變化,,年齡的增長,主觀的努力等,,個性也可能會發(fā)生某種程度的改變,。特別是在生活中經過重大事件或挫折,往往會在個性上留下深刻的烙印,,從而影響個性的變化,,這就是個性的可塑性。當然,,個性的變化比較緩慢,不可能立竿見影,。 由此可見,,個性既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又有一定的可塑性,。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履行教育職責時才能有耐心和信心。
3.獨特性與共同性 個性的獨特性是指人與人之間的心理和行為是各不相同的,。因為構成個性的各種因素在每個人身上的側重點和組合方式是不向的,。如在認識、情感、意志,、能力,、氣質;性格等方面反映出每個人獨特的一面,,有的人知覺事物細致,、全面,善于分析,;有的人知覺事物較粗略,,善于概括;有的人情感較豐富,、細膩,,而有的人情感較冷淡、麻木等,。這如同世界上很難找到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一樣,,也很難找到兩個完全相同的人。 強調個性的獨特性,,并不排除個性的共同性,。個性的共同性是指某一群體、某個階級或某個民族在一定的群體環(huán)境,、生活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中形成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點。正是個性具有的
本網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