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思政課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承擔著立德樹人的重要使命,。近年來,,尤其是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之后,,思政課建設(shè)節(jié)奏加快,教學效果不斷提高,,學生滿意度也在提升,。但我們也看到,思政課教學中的到課率,、抬頭率,、點頭率不夠高的問題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
思政課不好上,,與有些學生存在認識上的誤區(qū)有關(guān):拿功利性標尺來衡量思政課,,認為思政課與專業(yè)、就業(yè)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這種認識折射出的是對教師教學方式的不滿意,,即所講非所需、所需不徹底以及不解渴,、不管飽,、不好用,一句話就是學生的獲得感不強,。伴隨著全球化,、信息化成長起來的當代大學生,對知識傳授方式的要求也在悄然發(fā)生變化,,不僅要求內(nèi)容常講常新,,更要求形式千變?nèi)f化。面對已經(jīng)變化了的教育對象,,一些教師固守傳統(tǒng)思維與方法,,沒有接受與適應(yīng)這種動態(tài),沒能成為思政課的“大廚”,。
思政教學上也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一是“菜單”比較單一,導致學生“食欲”不振,。一些教師一味提供“高大上”的主菜,、大菜、硬菜,,脫離學生實際大談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忽視了聊點學習,、談點愛好、說點生活等“特色菜”“農(nóng)家菜”,,也缺少激勵青年拼搏奮進,、勇于創(chuàng)新的“心靈雞湯”。
二是“廚藝”不夠精湛,。燒好思政課這道好菜,,教師既要掌握好火候、拿捏準調(diào)料搭配,,更要懂得思政課的精妙,。但是,,部分教師沿用單一的傳統(tǒng)教學手段,課堂成了教師個人展示的舞臺,,學生的主體性和積極性都淹沒其中,。教學方法習慣大火猛攻,不善于小火慢燉,。教學方式簡單直接,,缺少人文關(guān)懷的力量和溫度。
三是“裝盤”不夠精致,。思政課不僅要求內(nèi)容搭配得當,,課程包裝的形式感也很重要。當前,,一些教師仍然采用原生態(tài)的方式講課,,不會運用新媒體、新技術(shù),,沒有課程包裝的概念和意識,,使思政課缺少時代感和吸引力。
思政課教師如何守好渠,、種好田,,關(guān)鍵在于從自身的努力與改變做起。一是抓住需求點,、瞄準興奮點,,始終圍繞學生、關(guān)注學生,、服務(wù)學生,,抓住學生的所思所想所需,找準思想矛盾點,、政治困惑點,、學習生活煩惱點,提供多樣化,、個性化的菜單服務(wù),。二是不做“復讀機”,要做“解碼器”,,要敢于轉(zhuǎn)換,、善于轉(zhuǎn)換、勤于轉(zhuǎn)換教育內(nèi)容的話語體系,,用學生聽得懂,、喜歡聽的話語把深刻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說清楚、講透徹,,引起學生的共鳴與共情,。三是要做“良師”,,更要做“益友”,不能只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而是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
“親其師,,信其道,?!敝挥兴颊n教師自己明道、信道,,成為學生做人的鏡子,,與學生善交朋友、廣交朋友,、深交朋友,,才能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充分彰顯思政課的分量和魅力,。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quán)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quán)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