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中的教學目標怎么寫,?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部分的寫作要求:三個操作要求:(1)確定知識目標,。(2)確定能力、方法培養(yǎng)目標及其教學實施策略,。(3)確定引導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的教學選點及其教學實施策略。
A,、述必須具備的四個基本要素:
行為主體 主體必須是學生而不是老師,,人們判斷教學有沒有效益的直接依據(jù)是學生有沒有獲得具體的進步,而不是教師有沒有完成任務,。 一般在寫教學目標的時候行為主體可以省略,,但格式必須注意如一般可以采取以下的表達:“通過……學習,能說出……”,,“通過……學習,,能分析歸納……”,而不是“使學生掌握……”“教會學生……”等表述方式,。
行為條件 行為條件指影響學生產(chǎn)生學習結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圍,。如“通過收集資料”“通過觀看影片……”“通過本課學習”
行為動詞 行為動詞必須是具體可測量、可評價的,。如知道,、歸納、列舉,、感受,、參加等等
表現(xiàn)程度 指學生學習之后產(chǎn)生的行為變化的最低表現(xiàn)水平,,用以評價學習表現(xiàn)或?qū)W習結果達到的程度。
B,、敘述最好有不同層次
根據(jù)《標準》,,結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差異性,按照教學內(nèi)容,,由低到高,,由易到難,設計具有不同要求,、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基礎上有所發(fā)展。
C,、過程與方法是什么,?
對于過程與方法,真的存在很大的誤區(qū),,以前寫過程與方法,,往往寫的是:討論法、合作探究,、資料收集等,,其實這些只是教師采用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根本不能作為學生要獲得的能力目標,。三維目標中過程與方法是指具體的內(nèi)在的學習思維的過程,,如搜集資料的過程與方法、探究問題的過程與方法,、辨析史料的過程與方法,,通過教學學生應該達到的目標是“學會如何收集”“學會如何探究”。(這是以前教學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也是以后教學必須重視的內(nèi)容,,學生應該學會基本的歷史思維的方法)
教學后記部分的寫作要求:(1)評價出你的每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的實施結果。(2)對你的每節(jié)課的教學設計進行及時的修改,、補充,、完善。(3)寫出你的教學感想,、心得,、體會。
擴展資料:
教學目標是關于教學將使學生發(fā)生何種變化的明確表述,,是指在教學活動中所期待得到的學生的學習結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學目標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學活動以教學目標為導向,,且始終圍繞實現(xiàn)教學目標而進行,。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