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句重要的知識,?
絕句,又稱截句,、斷句,、短句、絕詩,,屬于近體詩的一種形式,。絕句來源于漢及魏晉南北朝歌謠,名稱大約起于南朝,。各家對其解釋并不一致,,有人以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樂傳唱。絕句由四句組成,,分為律絕和古絕,,其中律絕有嚴(yán)格的格律要求,。常見的絕句有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六言絕句較為少見,。
形式特征
絕句每首四句,,按每句字?jǐn)?shù),可分為五言絕句,、六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絕句,、七言絕句較多,,六言絕句極少。按格律要求的嚴(yán)格程度,,可分為律絕和古絕,。
律絕
律絕跟律詩一樣,依照律句的特點(diǎn),,講究平仄,,押韻嚴(yán)格。
律句有四種基本句型,。五言:(甲)平平仄仄平,,(乙)仄仄平平仄,(丙)平平平仄仄,,(?。┴曝曝破狡健F哐灾皇窃谖逖跃湫偷那懊嬖偌右粋€(gè)節(jié)奏單位,,就是:(甲)仄仄平平仄仄平,,(乙)平平仄仄平平仄,(丙)仄仄平平平仄仄,,(?。┢狡截曝曝破狡健R榔截祁愋蛠砜?,七言平起式等于五言仄起式,,七言仄起式等于五言平起式。五言平起式相當(dāng)少見,,七言仄起式比平起式稍少些。
律句的平仄粘對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即所謂的“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就是說第一,、三,、五(僅指七言)字的平仄可以靈活處理,,而第二、四,、六以及最后一字的平仄則必須嚴(yán)格遵守,。但前提是不能犯孤平和三平調(diào)。
整句除了韻腳,,只有一個(gè)平聲字,,叫做“孤平”,是近體詩的大忌,。因此五言“平平仄仄平”句型若第一字用了仄聲,,則第三字必須是平聲;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型若第三字用了仄聲,,則第五字必須是平聲,。
如果句尾連續(xù)出現(xiàn)了三個(gè)平聲字,叫做“三平調(diào)”,,是古體詩專用的形式,,近體詩必須盡量避免。因此五言“仄仄仄平平”的第三字和七言“平平仄仄仄平平”的第五字不能用平聲字,。
五絕中除了“平平仄仄平”沒有字是可平可仄(防孤平),,其他句式都是第一字可平可仄;七絕中除了“仄仄平平仄仄平”的只有第一字是可平可仄(防孤平)其他句式都是第一第三字可平可仄,。五絕除“平平仄平仄”以外,,還有一種罕見的拗句是“(仄)仄(平)仄仄”;七絕除“(仄)仄平平仄平仄”以外,,還有一種罕見的拗句是“平平(仄)仄(平)仄仄”,。這一點(diǎn)與律詩相同。
在押韻上,,律絕必須依照韻書的韻部押韻,。晚唐以后,首句用鄰韻是容許的,。律絕可以用特定的格式,。五言絕句首句以不入韻為常見,七言絕句首句以入韻為常見,;五言絕句以仄起為常見,,七言絕句以平起為常見。
絕句如果用對仗,,往往用在首聯(lián),。如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后雨》是在首聯(lián)用對仗的。也有不少尾聯(lián)用對仗的,。如孟浩然的《宿建德江》,。首尾兩聯(lián)都用對仗,,也就是全篇用對仗,也不少見,。如王之渙的《登鸛雀樓》,。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xué)習(xí) ,不作為商用, 版權(quán)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shí)未能及時(shí)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到您的權(quán)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