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的基本功能是什么?
①在教學的規(guī)約下,“要我寫”是絕對的,,“我要寫”只是相對的。不是因為“會寫”而寫,,恰是因其“不會寫”才要他寫,。
②“學習”的屬性,決定了學生寫作必須按照具體的教學要求和限制(規(guī)定的題目,、材料或范圍,,限定的形式、字數(shù)和時間)來練習表達技能,。
③語文課程的本質,,決定了學生寫作的核心任務是“學習如何表達”,而不是“學習表達什么”,。作為學習活動的寫作,,“表達什么”是從屬于教學目標(“如何表達”)的?!吧钬毞Α薄皼]有生活”是虛假問題,。
④學生寫作的“創(chuàng)造性”,指的是他們創(chuàng)造了原先不曾有的話語作品,,而不是指他們對于寫作技藝的創(chuàng)造和貢獻,。鑒于學生的心智發(fā)展水平,固然不排除“創(chuàng)新”的可能性,,但其“創(chuàng)新”是相對的,、偶得的、有限的,,“摹仿”是絕對的,、必然的、無限的(學無止境),。
三,、寫作教學的幾個問題
1、正確定位“寫作”的教學地位,。
語文課標:“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有人改“綜合體現(xiàn)”為“集中體現(xiàn)”,、“最高體現(xiàn)”,,誤?!熬C合”是指涉及范圍,、覆蓋面而言,“集中”“最高”是指程度,、代表性而言。說“集中”“最高”,,意在貶低,、取消閱讀的獨立地位和特有價值,。
基礎教育的目標是培養(yǎng)“公民”。公民對于閱讀能力的需求,,大于,、高于對寫作能力的需求。培養(yǎng)和發(fā)展寫作能力的難度,,大于培養(yǎng)和發(fā)展閱讀能力,,在學習科目多、課時有限的情況下,,12年的基礎教育應首先確保學生的閱讀能力基本過關,,不可盲目批判什么“閱讀本位”,不恰當?shù)匕胃邔懽鹘虒W要求,。
2,、明確學生寫作的“基礎性”和“實用性”。
固然,,寫作是人類的特有行為,,是人的“生命存在形式”之一,其終極目標是“生命表現(xiàn)”,,但是,,在基礎教育階段,學生是“為發(fā)展”而學習寫作,,是為將來的生存與發(fā)展“奠基”,。因此,應強調“基礎性”,,著力于基礎寫作,,不能以“終極性目標”取代“階段性目標”。
所謂基礎寫作,,即著眼于“表達和交流”的實用寫作,,而非著眼于“創(chuàng)造審美對象”的文學創(chuàng)作。前者“基于交際”,,后者“基于表現(xiàn)”,。中小學的寫作教學,應當以前者為主,,“基于交際任務”的實用寫作教學之路,。
“基于交際”的寫作,目的是傳達對事物的認知,,要求“忠實”,。譬如新聞記者寫報道,告訴別人事實、事件,;科學家寫論文,,告訴大家新發(fā)現(xiàn)、新成果,?!盎诒憩F(xiàn)”的寫作,目的在于展露心靈,,要求“感人”,。
基于交際 基于表現(xiàn)
① 傳播資訊信息——表達思想感情
② 再現(xiàn)客觀世界——表現(xiàn)主觀世界
③ 揭示事物本相——創(chuàng)造審美對象
忠實 感人
當然,交際與表現(xiàn)并不是對立的,?!敖浑H”也有“表現(xiàn)”的功能,“表現(xiàn)”也有“交際”的效果,。但“性質”與“效果”不同,。兩類寫作,從寫作心理,、寫作行為,、寫作技巧,以及讀者的選擇,、人們對它們的閱讀期待以及社會效果來看,,都是不一樣的。同樣,,針對不同寫作方式的寫作教學,,更有重大的區(qū)別,包括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評價標準等,,都是不同的,。
3、加強“基于交際任務”的寫作教學,。
從交際學的角度看,,寫作是以書面表達來解決特定交際問題的活動。
【例】1985年全國高考語文卷作文題:
澄溪中學附近有一家前進化工廠,。工廠天天向外排放有毒的氣體和廢水,。廣大師生和附近居民長期處在被污染的環(huán)境中,身體健康受到損害,,工作學習受到影響,。幾年來,學校多次向工廠提出意見,要求妥善解決污染問題,。但廠方以生產任務繁重,、技術力量薄弱和經費開支太大等為理由,一再拖延,,至今未能解決。
試就上述問題,,以“澄溪中學學生會”的名義,,給《光明日報》編輯部寫一封信,反映情況,,申述理由,,呼吁盡快解決。
注意:
1.要求符合書信格式,,最后署名一律寫“澄溪中學學生會”,,不得寫個人的姓名,不得透露所在地區(qū)和學校,,否則扣分,。
2.可在上述內容的基礎上,適當補充有關材料,。
3.不要少于500字,。
給定文題:給《光明日報》編輯部的信
由此可見,作為書面交際活動的寫作包含與文本相關的四個基本要素:交際背景,、交際任務,、表達者和接受者。
據(jù)此,,寫作教學中,,可根據(jù)實際情況從六個方面著手指導:
寫作目的(為何寫) → 旨 → 任務意識
寫作背景(何時寫) → 境 → 條件意識
寫作主體(何人寫) → 情 → 人格意識
寫作客體(寫什么) → 物 → 題材意識
寫作載體(怎樣寫) → 言 → 成品意識
寫作受體(寫給誰) → 人 → 讀者意識
我國古代教育目標是培養(yǎng)“仕”的,寫作及其教學的傳統(tǒng)是“基于才具表現(xiàn)”的?,F(xiàn)代的基礎教育以培養(yǎng)“公民”為目標,,寫作教學的重心應是培養(yǎng)和提高“基于交際任務”的寫作能力。
4,、突出學生寫作的“技能性”,。
嚴格地說,“能力”不能直接培養(yǎng),,能力是知識和技能內化的結果,。寫作教學能培養(yǎng)、也應該培養(yǎng)的是“寫作技能”,。
●要加強對寫作技能的培養(yǎng),,必須區(qū)分寫作教學要求與選拔性考試的要求。平時的寫作教學要有計劃性、漸進性,、過程性,,高考的寫作考試是終端性的,所以,,不可簡單地照搬高考作文題樣式作為平時寫作訓練的題型,。
●寫作技能與文體樣式有關,同一種表達方式在不同文體中有不同的運用,。寫作教學應當按文體進行,。不能以“個性”“特長培養(yǎng)”為借口取消文體練習的應有要求,放縱所謂的“自由寫作”,。
●寫前,、寫后的指導都要重視。指導要精當,。迎考復習時要重視“復做”,,切實解決問題。應當改變王榮生所描述的教學現(xiàn)狀:
中小學的“作文教學”,,主要在兩個階段:一是在寫之前,,主要的工作是指導學生審題,或使學生進入寫作的情景,,或有構思的激發(fā)乃至“訓練”,。這一階段主要解決“寫什么”的問題,對“怎么寫”只有原則性的引導或要求,。二是在寫之后,,教師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講評,或展示好的作文,,或做提升作文檔次的修繕,,有時是教師介紹批卷的感觀,或解釋本次作文打分的標準,。這一階段主要解決“寫得怎么樣”的問題,,對學生是怎么寫的,則很少顧及,。中小學有“當堂作文”一說,,但所謂“當堂作文”,只是給學生寫作的時間罷了,,具體的寫作過程,,教師通常很少顧及,更缺乏有效的指導,。
本網(wǎng)站文章僅供交流學習 ,不作為商用,, 版權歸屬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lián)系,若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到您的權益煩請告知,,我們將立即刪除.